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资讯中心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027-87876585
027-87876385
移动电话:13317108516
13871149152
传  真:027-87596225
售后服务:13628671834
E-mail:hb1000kv@163.com
联系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关南园四路2号

及时联系我们为您解答产品相关疑问欢迎拨打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0-777-650欢迎来电咨询

联系我们留言
提供更多资料全方位的服务方案

电网如何“坚强” 15%的新能源能量是消纳还是“笑纳”

返回 打印
来源:J9集团电力  时间:2017/12/06  阅读:

      一边是各地热火朝天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一边是国网的入网标准空缺,如何让“软弱”的电网“坚强”起来,“笑纳”15%的新能源能量入网呢?
       国网电力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日前表示,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这一轮世界能源变革的“焦点”是新能源,“核心”是电力;变革的方向是推动能源发展方式战略转型,进一步提高能效水平,调整能源结构,实施能源替代;变革的关键在于发展“坚强”智能电网,推动电网的创新发展。
       然而,“焦点”新能源纳入“核心”国家电网,后者是消纳还是笑纳这是个问题。毕竟,从中国目前的电力结构看,仅有2%左右来源于核能发电,1%左右来源于风力发电。解决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的融合问题,成了全世界电力行业的一个心病。不仅仅因为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存在不稳定、可调度性低、接入电网技术性能差等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更主要的是,管理标准、政策机制的解决悬而未决,都放缓了新能源的加入。
     “智能电网正在引发新能源的一场工业革命”,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马学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是一个消纳和排异的反复过程。”
   15%的新能源入网之疑

    “可再生能源要完成15%的目标,主要途径还是并网发电,但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不到3%,怎么完成目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促进中心主任喜文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首度质疑15%的新能源入网目标。
按官方计划,到2020年,中国将争取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这一非化石能源的比例,理论上包括了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形式,仅排除了煤电和燃气、重油发电。但事实上,中国的水电占全部发电量的比例早已经超过15%,2008年水电发电量占比 16.41%,2009年前8个月这一数字为16.40%。因此,国金证券分析师给出判断,15%的占比指标应该是不含水电的非化石能源,风电、光伏发电、生物发电、核电等新能源任重道远。
      与之相关的命题,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被表达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11.4%。这意味着,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均酝酿着大幅增长。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仅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比的3%。
    “2020年达到1.3亿~1.5亿的风电装机,太阳能达到2千万,这个目标大家翘首以盼地看着,我们电网很担心。”对于要完成近五倍于现在的新能源入网目标,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国家电网能源研究所副院长蒋莉萍有所顾虑。她说,能源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薪柴、煤炭、油气、清洁能源。西方国家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由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进发了。而中国现在还处在第二阶段,即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发展阶段。受制于资源条件、技术和资金上的障碍,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有根本性的改变。
      从电力系统角度出发,蒋莉萍认为,可再生能源有它的缺点,包括间歇性、可预测性差,生产运行成本高,年平均发电利用率低。而电网是瞬间平衡的概念,每一分每一秒电力电量都要平衡,容量效益对电力的安全稳定性非常重要,接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要求电网有“足够的坚强”;然而,国家电网在调度技术、调度手段上还较“软弱”,可再生能源的储能技术差等条件影响了新能源的介入。
      消纳还是笑纳
      如何让“软弱”的电网“坚强”起来,并“笑纳”15%的新能源能量入网呢?
      蒋莉萍告诉本刊记者,现在要向电力系统中引入新的绿色电源,不仅需要解决“智能电网”等技术上的问题,更需要一套程序来规范新能源纳入电网。 “需要两个重要标准体系,现在欠缺的是新能源并网的标准,国家标准一直没出台,我们有一个企业标准,但是没有约束力;另外,还有管理规范的问题。”
       消纳这个电力系统的惯用词,近年来被频繁提及。所谓消纳,就是消化、吸纳。因为发电厂将电能送上网,无法方便地储存,不用掉就是浪费,所以,就要将富余的电能经调度送到有电能需求的负荷点,这个过程就是消纳。
目前的情况是,由于入网标准、产品检测能力缺失,国网电力还无法“笑着”消纳新能源入网。蒋莉萍表示,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电厂电网规划脱节、入网标准制定滞后。国网建设是需要国家核准的,然而,风电、太阳能等小的项目,地方就可以核准,建成后,却面临着无法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现实。“两者呼应不上”,她说,“为什么电源建起来了,接不了网?这个我们也没有办法,我们强调,政府在规划方面,一定要统一协调,一定要统筹调配。”
       一边是各地热火朝天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一边是国网的入网标准空缺“水火”如何交融?成为决策者心头大的“痛”。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可再生能源入网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政策上讲,需要国家电价补贴等政策支持;从技术上讲,需要电网消纳能力配套;从市场上讲,需要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配额制是否来了
   “从全局上看,目前不是标准问题,而是政策机制的问题。”对于业界热议的新能源上网难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王仲颖表示,中国接纳可再生能源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有体制的原因,“但是,体制完全可以用政策机制来解决。”
   “我们在研究配额制”,王仲颖说,储能技术和发电标准都是细节,不是问题的关键,尽快完善可再生能源有保障按配额地进入国家电网是新能源融入的关键。
       他告诉本刊记者,《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已明确提出“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当务之急是建立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明确配额制是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具体措施。“我们需要硬性的体现,比如国网需要多少可再生能源,南网需要多少,正在制定这个政策,年底大概出来。”
      多位能源专家告诉本刊记者,《可再生能源法》虽然规定了电网企业全额收购新能源发电,但主要是通过电网覆盖范围内的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履行并网协议来解决,但是,本地电网收购可再生能源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文全呼吁,应加快制定实施细则,推动电网企业对可再生能源的全额收购,从而推动其开发利用。具体包括制定分阶段推行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配额的实施细则,推行可再生能源电价、建立辅助服务补偿机制等。
      早将智能电网概念引入中国的IBM相关负责人马丁(Martin),将这种“配额制”解读为期待流程的变化,他表示可再生能源入网瓶颈大的还是政策压力,不只是在中国,在其他很多的国家和地区也有监管的压力,在这方面,之前都是基于部门来工作,现在则要进行业务流程的调整,成为基于资产的管理。“从以前传统的垂直式的管理到现在的横向的关系,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王仲颖向本刊记者透露,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日前已经将配额制相关建议报告报请国务院,业界呼吁近一年的新能源上网配额制度似乎指日可待。
   “这显然是过渡时期的举措”,在回答本刊记者有关配额是否指向计划性市场行为时,王仲颖表示,出台配额制的背景不是政府计划,而是市场不健全的前提下必要的经济调控。他同时表示,《可再生能源法》没有完全落实,现有技术生产出来就走样变形,如何保障现有技术的应用,还要在检测认证规则上健全。
       对此,蒋莉萍直言不讳,认为政府在新能源入网中将起主导作用。
      她说,从促进新能源发展的要点出发,要完善法律法规。关于保障性全额收购问题,从概念和具体操作层面如何进行界定,还需要广泛、深入讨论;关于电价,这里面包括定价机制、分摊机制、利益补偿机制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定并出台并网标准和管理规范。
      关注能源的系统性改变
       一场历史性用电困局正在考验中国2011年的夏季,同时待考量的是中国能源的下一步迈向何方。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撰文称,中国的能源生产太过依赖煤炭发电这个“篮子”,目前,中国煤电占电能生产的比重超过八成,而美国、日本等国为45%和50%左右。尽管中国国网电力官员给《瞭望》的数据是,煤电所占比为60%~70%,然而,一个极富挑战的事实是,从全球的能源结构看,煤电占30%左右,天然气占26%。由于中国天然气资源有限,煤炭结构比例超出近一倍。
       把文明建立在地下碳储备上,显然是世界面临的能源未来难题。按照目前的能源储量和开发强度测算,世界化石能源平均可开发时间已不足百年。
      当然,石油龙头不会一夜间断流,我们也无法一夜间替换掉所有的能源基础设施。但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新的经济范式,即能源使用方式的系统性改变,以超越碳基能源和核能。人类后石油时代低碳节能的载体和路径是什么?在光时代的LED技术成熟的今天,在IT云计算、物联网初见端倪的中国,能源的下一个路口与智能科技不期而遇,IT革命和能源技术革命的融合就像两条巨大的河流汇合一起能源互联,将超越你我的想象,释放更多的人类潜能。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在进入由肢体工具到大脑工具延伸的今天,城市化模式与能源利用方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每一次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会带来不同的能源体系以及不同的城市化模式,并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次次新的飞跃。从城市角度看个体独立单元产生的全新能源系统,必将促进整体城市转型。我们已看到家庭能源使用方式的变革,正在与云计算物联网同步。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透露,国家能源局正在抓紧谋划《“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着力“两个创新”,即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两个变革”,即能源生产方式变革和能源利用方式变革;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国经中心智能能源研究组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建设智能能源网将把我国能效至少提高15%。”
       在即将到来的明天,我们要创建一个“能源互联网”,让亿万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里和工厂里生产绿色可再生能源。然后,他们可以将这些能源转化为氢气储存,并用绿色电力为自己的楼房、机器和汽车供电。多余的电力则可以与他人分享,就像我们现在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
       当智慧与能源“偶遇”,将智慧能源的“中国之光”进行到底,会上演怎样一场史诗般的故事?这场变局,值得我们期待。

更多技术问题请致电J9集团电力客户服务:027-87876585,技术部专线:027-87876585,在线客服:
产品中心://musicyueyue.com/product/
售后、保修、维修服务中心://musicyueyue.com
    推荐阅读
    推荐产品
信息反馈     如果您有更多的问题咨询,请留言给我们。立即留言,J9集团电力致立研发制造标准、稳定、安全的电力试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