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的信用卡到期了,所以銀行寄了一張新的卡過來。這時我才發現之前辦的那張不叫做信用卡,因為它是刷卡後直接從帳戶扣款,但現在我又忘記那要叫做什麼類型的卡。總而言之,需要到本行的提款機或是櫃台進行開卡。
後來我去到銀行抽了號碼牌,在等待的過程中,有一位先生過來,他想要推他手中的信用卡。聽說是現在最新的,有很多功能,還能同時是信用卡、悠遊卡和金融卡,雖然聽起來還不錯,但是我就是不想在同一張,我比較喜歡是分開的。
雖然已經有表明不想一張結合多卡,但對方還是繼續說這卡有多好,希望我們可以辦一張。後來正好叫號所以就先上二樓,他在一樓等結束想再次詢問我們意願。而在二樓開好卡後,順口和櫃檯聊了幾句,他也告訴我們說他有辦那張信用卡,如果我們不想一張多卡,申辦的時候是可以設定的,於是我們就同意辦了一張。
正好同時,樓下的那位先生也跑上來找我們,當知道我們找別人辦了之後,我知道他有一種客戶被搶的感覺,並且覺得我們怎麼可以去找別人,明明是他先詢問我們的。
後來結束回到一樓,他一直說服我的家人,希望也可以幫忙辦一張,因為他有業績壓力。雖然我們也覺得他們很辛苦,但因為家人並沒有辦卡需求,所以最終還是沒有再辦一張。
離開後我和家人再度討論到剛發生的事,我們都覺得雖然他很認真,但是他只一昧地講他想講的,根本沒有仔細聽我們想要什麼。如果在一開始,我們表明為什麼不想辦卡的原因時,他就能告訴我們其實可以做設定,那我們就一定會找他辦卡,而不是等到別人幫我們辦後,他才說他那裏也可以做設定,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與此同時,我也想:與人相處不就是這樣嗎?
無論是家人、朋友、情人,我們都需要去聆聽對方的想法,還有去了解對方真正想要的需求是什麼。
其實教學也是一樣的,雖然老師的專業也需要達到一定水準,但很常學生或家長想要找的,就是懂不懂我、符不符合我需求的老師。如果老師只是一昧地給予他認為需要的、正確的,那無論他技術再好、內容多豐富、他有多認真,也勢必有些學生會離開、或是招不到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