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是開課的月份。社大開課了,藝文中心也開課了。馬上隔天就是第二期的第一堂,卻在晚上來了一通電話……
當時我正在上課,所以沒有接,學生太太留言讓我回電給她。我回到家,馬上打了電話,其實看到回電給他太太的時候,我就有不太好的預感,想說學生是不是又住院了?
當電話通了,鄒太太太第一句話是:老師,我要告訴你一個悲痛的事情
我似乎已經預感到了什麼
但從對方口中親耳聽到,那一瞬間不是傷心,是震驚,非常的震驚!!
兩天前,學生過世了。
12月底,我們最後一堂課看到他時,還是那麼的有精神,那麼的開心。
雖然他已經是樂齡的年紀,卻喜愛二胡,依然慢慢學習。一開始的時候,學得比較慢,也曾灰心過。但我跟他說,學音樂如同走路,每個人的速度有快慢之分,但不會走不到。走得快的人,可以提前到下一個目的地;走得慢的人,在沿途可以欣賞風景,快和慢沒有哪個最好,只有適合自己的速度才最好。
之後,他也沒那麼灰心、擔心了。後來突然進步很快,本想著這學期,又可以看到他的進步,可是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這兩天,我不禁一直想起這件事,覺得人生無常。想著想著,想起高中在合唱團時,曾經唱過的一首歌〈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歲月在你我呼吸間流浪
當終點抵達 那些想望休息了嗎?
身心在日出日落間耗轉
當無常宣判 你的心回家了嗎?
…
…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你將如何度過今天?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你將如何度過今天?
…
… 」
去年年底,我就開始發現到,”教學,真的不能只在教室裡”。
如今,我又再次思考:除了技術,我究竟還能帶給學生什麼? 能為學生的生命,增加怎樣的色彩? 我們又該如何做,不會只是讓音樂,成為學生生命裡的過客?
而學音樂,肯定可以不僅僅只是學音樂而已,因為我的陶笛班,確實已經開始將陶笛帶進他們的生活裡,豐富他們的生活了。
那二胡呢? 我又該如何做,可以讓學二胡,不僅僅是學二胡呢? 這真是一件難題需要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