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看到巧克力老師在4月9日辦了一個「手作陶笛」的活動,想了一下就決定要參加,趕快問一下我某位學生家長,因為我調課啦~但除此之外,我想那位學生會有興趣,就問說要不要一起去,所以我們當天下午就報名了「親子組」,其實是偽親子!
那個地方是一個咖啡廳,我們在裡面做陶笛。老師有擺放很多手作陶笛,下面有照片大家可以看一下。
老師一開始教的時候進度就好快,一連教了好幾個步驟才讓我們動手,我想是因為老師說天氣太熱,怕很容易就乾掉,加上時間不夠多,他怕大家會做不完。我在一開始做的時候就遇到問題了,真不知道是因為我手勁太弱,還是土太硬,我覺得超級難捏、難揉的,等到我才差不多做成一個橢圓,老師又緊接著下一步。
其實吹陶笛者,真的不見得知道陶笛是怎麼做的,而不知道的比率遠遠比大家想的要來得多太多了。而這個比例大概是,10個人裡面能問到一個人知道就不錯了。
回過頭來講一下,我們當時候是怎麼做的。
第一個步驟是捏成橢圓,然後在捏出吹嘴的部分,我們做的是6孔陶笛,所以跟12孔陶笛形狀不太一樣。接著,我記得是用工具抓出笛唇和氣孔的位置,並且戳出孔,大概就會向下面圖片一樣。不過笛唇的通氣斜度可是有大學問的。
(參與者提供)
(參與者提供)
(參與者提供)
(參與者提供)
(參與者提供)
(參與者提供)
(參與者提供)
之後,我們在陶笛大概一辦的位置上切一半,需要用一個工具,在切之前,我們會先在其他土上面做練習,熟練之後再切在陶土上。
(參與者提供)
(參與者提供)
用工具畫出線,接著像挖芭樂籽一樣,把中間的土都挖掉,裡面要用圓滑
(參與者提供)
(參與者提供)
接著,花最多時間的地方在這裡。陶笛後面的氣孔,雖然不是音階的孔,卻是會影響聲音的一大因素。所以我們必須把氣孔周圍修好,至於怎麼修,實在是很難用文字和你們說明,在孔下方有被劃過的那邊,就是花最多時間修整的地方。
(參與者提供)
前面的步驟結束後,我們需要把陶笛合起來,這時需要先把邊邊刮出很多像井字的線,之後才可以合併。合起來後也是需要用工具畫出線條,然後再抹平。聽說畫線是避免在燒製陶笛時陶笛會爆開。
透過上面那些步驟後,陶笛基本成型了。接著,就是要開始調音。
先吹出第一個聲音,看調音器顯示什麼音,就是什麼調。而陶笛越大,聲音會越低。確定好第一個音之後,就要開始挖孔,根據音階(全全半全全全半),按照順序挖出按的孔。而每挖一個孔之後,都要再次對調音器吹奏,確定音沒有問題再繼續下一個孔。聲音是根據孔的大小去調整的。
不過最後大家都只有大概挖2-4個孔而已,因為場地的時間到了,所以得收拾離開。而老師人很好,他說願意幫大家調好音,不然原先似乎只是幫忙燒製而已。
最後拍了大合照。
而陶笛也在兩周燒製完成寄到我家。
那天我們有認識幾個人,一同加了群組,所以大家拿到陶笛後都在群組內分享,也因此發現每個人的陶笛燒製起來顏色都有一點點不同。不過我們這個是未上色的,一般大家在外面看到的,都是上色且再次燒製的陶笛。
(參與者提供)
(參與者提供)
(參與者提供)